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

台南新化蟋蟀達人─謝爵安

1n6F6lHwCaX1shU_cyk97g



關於我 姓名﹕謝爵安 地址﹕台南市新化區豐榮里洋子
126
專長﹕黃斑黑蟋蟀飼養及鬥蟋蟀培育 電話﹕0932705398 ※與蟋蟀相關背景 
 1. 台南市新化區豐榮社區鬥蟋蟀比賽發起人之一(1985
 2. 台南市新化區豐榮社區第234屆鬥蟋蟀冠軍(19861989)。
 3. 台南市新化區豐榮社區鬥蟋蟀比賽比賽裁判長(19852004)。
 4. 台南市政府舉辦【虎頭埤水與綠活動】成立蟋蟀解說館協助推展地方特色 (2004)。
 5. 協助美國ABC電台紀錄片拍攝(1988
 6. 接受美國ABC廣播公司動物競技節目採訪(1998)。
 7. 協助西班牙公共電視台拍攝蟋蟀紀錄片(2005)。
 8. 國家地理頻道影片「黑龍過江」專輯人物主角及觀眾片選最喜愛影片
      ( 2005)。
 9. 接受美國CNN新聞台採訪(2005)。
10.協助電視台拍攝蟋蟀主題的專輯:
    公共電視台:電視昆蟲紀錄片(1987)、下課花路米(2001)及聽聽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4有菱有角遊台南 (2011.10) 刺蝟男孩(客串)(2013.05)
    三立電視台:用心看台灣(2008)及草地狀元(2008)。台灣尚青(2013.4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愛玩客 (阿達.lulu)(2013.7
   東森電視台:願望台灣(2008)台灣大體驗(2012.03)親子玩科學(2012)
   超           視:生活接力棒(2011.07) 年代生活台:印象台灣(2008)。
  八大電視台:大腳走天下(2009)。大特寫(2010)
  民           視  : 綜藝大集合(2010.03)。
  華           視  : 綜藝大國民(2010.06)。
  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: 蟋蟀生態節目(2011.07)
  壹 電 視 台  拍攝紀錄片 (2011.11)
  mo  mo親子台 : 親子玩科學  頻果姊姊主持(2012)
  非凡電視台 : 拍色攝蟋蟀及美食(2013.02)
  好消息電視台 : 拍攝蟋蟀生態節目(2013.05)
  Discovery  : 千方百計(2006)
  TVBS週刊蟋蟀報導(2007)
 一 周刊蟋蟀生態報導(2012)
11. 創世紀講師訓練結業(1988)。
12. 協助國立科學教育館舉辦之全國五縣市科學園遊會~全民認識 昆蟲之設攤解
      說活動,並擔任活動講師(2008)。
13. 協助縣立正新國小蟋蟀教室成立及課程推廣(2001~至今)。  
14.協助新化虎頭埤蟋蟀館成立並擔任顧問(2009.04~至今)。
15.協助農委會生物特有中心蟋蟀~鬥士詩歌特展~鬥蟋蟀活動(2009.04)。
16.台南縣政府文化處 耆老話南瀛收錄人物之一(2009.04)。
17.指導武陵高中學生 『決鬥吧,小蟀哥!』獲桃竹苗科展優等獎(2009.04)。 18.英國BBC電視台拍攝台灣旅遊景點(2009.7)
19.協助國立中興大學新化國家植物園設立蟋蟀館並擔任解說員(2009.09)
20.台南少年觀護所「樸真生命教育課程」講師(2010.01)。
21.協助府城親子同樂會.蟋蟀生態解說及鬥蟋蟀活動(2010.04)。
22.協助湖北衛視(牛氣沖天節目)2010.05)。 
23.國立中興大學農資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敦聘100-102年度蟋蟀及昆蟲教育活動指
    導顧問
24.接受民視新聞台訪問 (2011.08) (2012.01)
25.接受新永安電視台訪問 (2011.07)
26.國立中興大學惠蓀林場暑期育樂營講師 (2011.7/8))
27.協助文化局舉辦蟀哥勇士夏令營活動(2012.7/8)2013.7
28.接受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採訪(2012.11)
29.接受非凡電視台採訪(2013.2.4)
30.接受好消息電視台採訪(2013.3.15) 31.新小牛頓雜誌蟋蟀專訪(2013.6


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

蟋蟀歷史與文學


蟋蟀與歷史

鬥蟋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民俗活動,也是最具東方色彩的中國古文化遺產的一部分。據唐朝<<開元天寶遺事>>記載:『宮中秋興,妃妾輩皆以小金籠眝蟋蟀,置於枕㫠,夜聽其聲,庶民之家亦效之』。因此,飼養蟋蟀在我國有著廣泛的基礎,從宮廷到民間,從城市到窮鄉僻壤,從帝王將相,社會名流雅士到學堂兒童,贍養蟋蟀者千萬。

飼養蟋蟀從二三千年前就開始了,在唐朝天寶年間,也就是唐明皇時代,人們除了已懂得欣賞蟋蟀的鳴叫外,也懂得鬥蟋蟀。到了南宋,則進一步觀賞鬥蟋蟀。

歷史文獻考證「古人玩蟋」始於唐,著於宋,盛於明清。根據宋朝顧文薦<<負喧雜錄>>記載:「鬥蟴之戲,始於天寶間,長安富人,鑲象牙為籠蓄之,以萬金之資,付之一啄」。由此可見,養蟋蟀不僅始於唐代,而且當時以此為賭之風盛行。我們的前輩對蟋蟀這小蟲傾注了極大的熱情,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,無論祖傳密本還是當代民間蟋蟀謎們的飼養方法,有著極為詳盡豐富的內容介紹。南宋(賈似道)是我國第一個研究蟋蟀的專家,他編撰了世界上第一本蟋蟀專著『促織經』,為蟋蟀的捕捉、識別、飼養及鬥法提供詳盡的研究資料。中華蟋蟀的科學性、藝術性和它的趣味性,早已形成一門『中國蟋蟀學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蟋蟀與文學

周作人有『蟋蟀詩』云 

啼徹簷頭紡織娘,涼風乍起夜出長,關心蛐蛐階前叫,明日攜籠灌破牆。

  促織

促織甚微細,哀音何動人。

草根吟不穩,床下夜相親。

久客得無淚,放妻難及晨。

悲絲與急管,感激異天真。

蟋蟀與台灣農村

    台灣南部以務農為主,蟋蟀又喜歡躲藏、出沒於農地或草叢之間,農田裡只要沒噴灑農藥及化學藥品,優良的環境、土質,便有蟋蟀的蹤跡,所以早期一直是農閒之餘風行的娛樂。台南縣新化鎮豐榮社區,以鬥蟋蟀聞名全台,至今已數十載。本人透過社區發展學會和前輩們及促進會、社區居民協助下培植、記載和維護蟋蟀之生態不遺餘力外,更與社區正新國小的資源結合,鄉土文化及環境的重要性,培育國民理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,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知識、技能、態度及價值觀,促使社會大眾重視環境,採取行動,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,將各種研究編印成書,列為教材。

古時候鬥蟋蟀的方式、器具、飼養蟋蟀的技巧、成長史




古時候鬥蟋蟀的方式:
     蟋蟀的格鬥戰場,行家觀之,津津樂道。人類拳擊有拳法,而蟋蟀格鬥也有「套路」。兩隻蟋蟀打鬥時,只要對方僅僅一碰牙,就可將其摔了出去,使對方無法靠近自己,稱為「吹夾」:與吹夾相反,若一開始就把對方緊緊咬住不放,繼而向後拉,使對方不得不忍痛逃離,稱之為「留夾」:一開始將對方的牙齒猛力鉗住,而後左右快速甩頭,將對方甩蕩而無還擊的餘地,稱之為「蕩夾」。此外,「背夾」、「欑夾」等等多種格鬥「套路」。
    70年代前鬥弄蟋蟀的方式很多:
1)將蟋蟀置於手掌中,其另一隻手拍打手挽轉圓圈,一 
     直反復幾十下,讓蟋蟀頭暈既可。
2)雙手合掌留空間,將蟋蟀放在手中搖一搖,蟋蟀一樣會
     暈。
3)雙手合掌留空間,將蟋蟀放在手中,嘴巴哈氣(次數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定)。
4)拔女生的頭髮(較長)一根,綁在蟋蟀的後大腿或身體
     可綁的地方即可,然後甩圓圈,讓蟋蟀飛起來至自己停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下來為止。
5)將蟋蟀放在手中,手掌攤開,讓蟋蟀順著雙手往前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手一前一後互相交替)蟋蟀不會亂跑亂跳,穩定情緒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後,就乖乖的往前行走,便可放進戰鬥盒裡,準備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鬥,此稱為「溜蟀」。

鬥蟋蟀的器具: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早期的方式,在郊外沒器具情況下,只有在地上挖個壕溝ㄧ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技   為競技場所。回到家中沒泥土可挖,鉛筆盒兩個,中間留空間,也可格鬥。建築用的磚塊(兩塊)方式同鉛筆盒。竹桶稱為「王廚」戰鬥方式不同,在裡面(洞)的蟋蟀稱為王者,後進入是挑戰者。目前壓克力製成(長條型透明狀,設有通道中間有一道閘門,閘門打開便是互鬥時)。 壓克力鬥具有限制,只限於「溜蟀」穩定後放入鬥具內,可藉由貓勒(貓鬚製成的指揮棒)觸怒蟋蟀,雙方同意打開中門「閘門」既可。贏者叫出勝力聲音,輸者落方而逃。   
 

 
土溝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壓克力

  竹桶 (王廚)

蟋蟀最喜歡的地方 
外的蟋蟀喜歡躲在通風、草不高的地方,而且沒噴洒農藥及化學藥品的農田及山坡地,數量較多,較健康。針對蟋蟀較常出沒的地區可以下列區域分類:  


膠布下嫩草



裂縫


陰涼處較旱土壤

鬆過的泥土雨水淹不到的地方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麻田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飼養蟋蟀的技巧

器具 : 塑膠桶或木箱均可
蟋蟀生態篇小檔案

以黃班蟋蟀為例
體長 :一般成蟲體長約2.4cm5.0cm不等。
外觀 :翅膀前端有兩處黃班
繁殖 :交配後約7天便會產卵,身體健康的話,分佈在12天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把肚子裡500 顆卵全部產完,產完卵後7天就會死亡。
習性 :畫伏夜出,叫聲嘹亮,群居蟋蟀多半較不會打鬥,只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有離群索居的單隻雄性蟋蟀,才是鬥蟋蟀的主角,
      夏、秋天蟋蟀出沒最為頻繁,冬天則出沒漸少 因溫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越高成長數度越快,壽命越短,溫度越低成長數度慢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壽命就長。
壽命 :46個月。
棲息 :蟋蟀具保護色,喜歡躲在通風的草地裡。
食性 :屬雜食性,是直翅目中食性最廣的昆蟲。野生蟋蟀喜歡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吃植物的嫩葉, 飼養的蟋蟀只要蔬菜、蔬果及有水份的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食物既可。

蟋蟀成長史

  :產於土壤中或衛生紙(弄溼不要擠壓)長條型卵半透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明狀,體積0.1cm*0.5cm大小,溫度28度以上約9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天即可孵化成若蟲。
若蟲期 :剛出生時通體明,一小時候體色慢慢變和色後會膩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食,6小時後變黑色,除了沒翅膀外其它和成蟲無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異。在28度的溫度中約45天會經 8次脫殼因蟋蟀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是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。
成蟲期 :青年期翅膀上端黃班較淡,狀年期翅膀發亮,上端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色顏色較深,腳 的附著力強。退化期翅膀和身體的顏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色轉暗淡,背部黃班擴散,行動遲緩,腳的附著力喪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失,約壹、兩週內死亡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
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

蟋蟀週邊商品(蟋蟀儲存盒)


商品名稱:蟋蟀儲存盒
外觀規格:30*22.5*12公分
價格:200元(可放4隻)
價格:500元(可放10隻)

Tgx3yYdOzSvSY11RqnW_4w

商品名稱:蟋蟀儲存盒
內部規格:10*11.5公分

4sKyg22_LCR_iiymoihTPA

蟋蟀週邊商品(鬥蟋蟀隔離用陶罐)

 

商品名稱:鬥蟋蟀隔離用陶罐
規格大小:直徑9CM
價 格:350元

6gz0Dt6uWlBo0ru_UqVKXw

 

8LqyDbCMR0HtLYPW59kN1Q

蟋蟀週邊商品(貓勒)

商品名稱:貓勒
價 格:600元

aXBfJulB_ENaWrM4EPA90Q